訪談時間:2025年6月6日
訪談嘉賓:張掖市生態環境局臨澤分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建科
訪談主題:使命職責在肩 守護碧水藍天
主持人:網民朋友們,大家好!今天,我們很高興邀請到張掖市生態環境局臨澤分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建科同志就“使命職責在肩,守護碧水藍天”與大家進行在線交流。下面,請張局長向網民朋友們介紹一下我縣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哪些成效?
張建科:大家好!很高興和各位網民朋友們見面,借此機會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和參與全縣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各位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十四五”以來,我們堅持“三水統籌”,以鞏固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持續深入打好治水興水升級戰,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鞏固提升。六壩橋國控斷面和四壩橋省控斷面水質達到或好于Ⅱ類標準。8個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均達到地下水環境質量Ⅲ類要求,水質達標率100%。3處地下水考核點位水質均符合考核目標要求,黑河斷面水環境質量全國排名靠前。一是全力推動重點流域水生態保護。積極推進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城市建設,梨園河水質提升與水量保障再生水利用工程預計7月底完工,再生水利用率達70.21%。城區和集鎮污水處理能力達到2.6萬立方米/天,城區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100%。污水處理廠等重點涉水企業污染治理設施正常運行,污水達標排放。全面開展排污口“查、測、溯、治”,完成10個入河排污口規范化整治。二是切實解決群眾身邊的突出環境問題。聚焦劃、立、治三項重點,加強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積極開展環境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定期進行水質監測,從源頭保證飲用水水質安全。持續加強農業農村污染治理,建成的24座污水處理站全部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運營,全縣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78.9%。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省市排名靠前,典型經驗在學習強國、每日甘肅、中國環境網刊載,?“化糞池+厭氧池+人工濕地”模式和“化糞池+資源化利用或拉運處理”模式被列入《甘肅省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水污染物排放標準》修訂說明典型案例在全省推廣。三是持續加大水生態保護投入力度。始終把爭取項目資金工作作為精準、科學、依法治污的有效支撐,著力實施重大生態項目?!笆奈濉币詠?,共爭取到位水污染防治資金1.12億元,實施項目12項。探索建立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連續5年開展黑河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試點工作,與上下游縣區簽訂《生態保護補償協議》,推動全流域治理取得顯著成效。下一步,我們將以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為抓手,不斷提升水生態環境治理保護效能,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科學謀劃“十五五”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推動更高標準打好碧水保衛戰,加快建設“清水綠岸、人水和諧”的美麗臨澤。
主持人:張局長,請您談談當前我縣在大氣污染治理中采取了哪些舉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張建科:我們始終以“分類施策、科技賦能、全民共治”為抓手,聚焦重點領域精準發力,接續提升環境空氣質量。一是科技助力動態監管。針對建筑工地、砂石料場等重點區域,依托無人機巡查和走航監測車鎖定揚塵隱患,確保全縣在建工地全面落實“圍擋、覆蓋、噴淋”等“六個百分百”措施,裸露土地得到有效治理。二是分類攻堅靶向治理。持續加強涉氣排污單位的日常監管,督促全面落實除塵、脫硫、脫硝等污染防治措施;建成4個黑煙車抓拍點位并投入試運行,每月聯合開展柴油車路查路檢,督促超標車輛限期維修復檢;緊盯秋冬季群眾焚燒秸稈易發頻發關鍵時間節點,開展常態化巡查檢查,及時制止露天焚燒行為。三是全民共治強化監督。緊盯“六五環境日”等重要時間節點深入農村、社區,全方位、多角度宣傳生態環境保護知識。引導群眾樹立環保意識,參與環境監督,形成全社會共治氛圍。通過系統施策,1月至5月,全縣PM10每立方米49微克、同比下降30%,PM2.5每立方米24微克、同比下降20%,優良天數比例81.3%,同比提升6.8%,空氣質量綜合指數3.32,同比改善2.6%,連續五年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
主持人:張局長,當前生態環境部門在踐行守護碧水藍天初心使命的同時,又是如何兼顧企業綠色發展的?
張建科:我們始終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堅決扛牢守護碧水藍天的政治責任,在全力守護“綠水青山”的同時,積極推動向“金山銀山”轉化,創新“普法+執法+服務”雙輪驅動機制,通過精準滴灌式服務破解企業治污難題,實現綠色保護與綠色發展的有機統一。一是全面推行包容審慎監管機制,聚焦縣域綠色發展需求,實施差異化監管策略,對輕微環境問題優先運用行政約談、環保指導等柔性措施,在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同時,以轉變監管模式護航企業綠色轉型,豁免處罰1件,實現精準治污與綠色發展的協同共進。二是將服務幫扶企業融入執法全過程,通過實施 “一企一策”環保精準體檢、專家會診式執法檢查、駐企幫扶式指導等舉措,著力破解企業環保難題,幫助解決企業環保問題20余個,助力企業提升環境治理能力。三是將普法服務深度融入生態環境治理體系,聚焦涉水、涉氣等重點監管領域,開展企業普法教育30余次,大力宣傳生態環境保護各項法律法規、解讀相關典型案例,實現生態環境法治宣傳從“被動應對”向“主動防控”轉型升級,推動形成了全民共護碧水藍天的法治格局。